科普文章
胃癌科普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死亡率居第3位。全国年死亡率男性为20.93 / 10 万人口,女性10.16 / 10 万人口,男女之比为 2.5 ~3比1。胃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多在 40 ~69岁之间。由于胃癌病情发展较快,如出现症状后不进行手术治疗,90%以上的患者均在一年内死亡。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应用,胃癌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报道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 ~ 40%。
胃癌确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有关的因素有:
1.遗传因素:胃癌有家族集聚性已为一些研究所表明,主要与血缘关系(如父母和兄弟姐妹)有关,其次才是共同生活史。
2.胃部疾患:胃部某些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有学者认为此类疾病属癌前病变。
3.饮食习惯:胃癌高发区居民多吃烟熏的肉干、咸鱼、鱼露和蟹浆等高盐食物,已证实高盐对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喜吃热烫饮食、进快食,三餐不定时和喜吃熏腌饮食等都有可能引起胃粘膜的损伤,而成为胃癌的发病诱因。
4.亚硝胺类化合物:由于亚硝胺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性,动物实验已证明可诱发胃癌而该化合物的前身——二级胺及亚硝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并且可以在适宜的酸度(如胃内的酸性环境)或细菌的作用下合成亚硝酸类化合物,所以亚硝酸类很可能是人类胃癌的致病因素之一。新鲜蔬菜如果放置几天,亚硝酸盐含量会急剧上升;蔬菜做熟后含亚硝酸盐不多,但隔夜后其含量就会明显升高,特别是大白菜,所以#不要总吃剩菜;另外买的腊肉等熟肉食里面亚硝酸盐含量也较高。
5.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道传播是幽门螺杆菌主要传播途径,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病率增加2.7-12倍,我国特有的饮食习惯导致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
胃癌的常见症状: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一些不适,但即使晚期病人,症状也多种多样,酷似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如:上腹痛或饱胀不适,消瘦,食欲减退及呕吐、呕血或黑便最常见,部分病例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而以腹部肿块或转移灶的病状为首发症状。
以下人群需要警惕胃癌的危险:
1.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消瘦,特别是中年以上患者。
2.原因不明的呕血、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者。
3.原有长期慢性胃病史,近期症状有明显加重者。
4.中年人既往无胃病史,短期出现胃部症状者。
5.已确诊为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有计划地随访,定期复查。通常每半年至一年应做一次胃镜检查。
1.多年前因胃良性疾患做胃大部切除,近期又出现消化道症状者。
2.上腹压痛,饱满,紧张感或触及包块者。
3.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
有上述症状的病人,请您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机会。
胃癌的治疗:#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最重要的和#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及生长、浸润情况,可选择做胃大部切除术(即保留1/4左右的胃组织)或全胃切除术(切除全部胃,食管与空肠吻合)及联合脏器切除术。术前或术后辅助以放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无论采取哪种手术方式(保留或不保留部分胃),术后经过适当的调理和恢复,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胃癌的预后前面提到胃癌的5年存活率通常仅为30%-40%,指的是全部胃癌的总体水平。由于缺乏对胃癌的重视,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胃癌,预后极差,这部分病人几乎很少存活五年以上;而早期胃癌(肿瘤细胞仅浸润至粘膜层)的术后五年存活率可高达90%以上,但这部分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极难发现,多数为体检时行胃镜检查发现;进展期胃癌经过手术#性切除后,五年存活率一般在15%-50%不等,取决于肿瘤浸润程度、恶性度差异以及手术#程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存活率的#保证。因此我们专科医生建议:改变饮食习惯(如少吃高盐饮食、腌制食物及隔夜饭,尽量采用分餐制等);积极治疗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患者,有癌前病史,年龄>40岁,饮食不规律等)定期行胃镜检查。
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