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放飞紫蝴蝶-----关注甲状腺健康
根据多地流行病学调研,甲状腺癌已成为近年来发病率增高最快的实体癌
发病原因
甲状腺结节的可能致病因素:
碘缺乏与碘过量:都是促进结节和甲状腺肿形成的原因之一。
血中TSH水平高:也可导致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形成。
辐射:是导致甲状腺结节形成或发展成为甲状腺癌的原因之一
甲状腺癌的可能致病因素:
放射线、碘过量、基因遗传、不良情绪、激素水平等都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诱因。
一个临床更新:肥胖与女性罹患甲状腺癌具有显著关联性。
目前尚无直接的证据证明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与食盐加碘存在联系。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辅助检查
u FNAB:准确率50-97%
u 超声检查准确率90-95%。
u 临床查体准确率约为70-80%
u 核素显像
甲状腺彩超解读
按照权重依次为:边界—钙化—血流
1)边界欠清
良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楚,恶性的因为对周围组织有侵袭,边界可以不清晰。但是,炎性的病灶,因为它可能有渗出,边界也可能不清楚。
2)点状强回声
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胶质,这是良性的标志。一种是钙化,恶性一般都有钙化,并且多为微小钙化,但有钙化不一定都是恶性的。
3)内部血流紊乱
血流分为内部血流、外部血流。恶性的多有内部血流紊乱。
甲状腺结节是观察还是手术?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和处理流程图
妊娠或哺乳期间被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该怎么办?
妊娠期间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应尽快细针穿刺以便更早更好的做出诊断,并确定最后的治疗方案。
在怀孕6个月前诊断的甲状腺癌,应该在怀孕4到6个月期间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怀孕的最后3个月内被发现甲状腺癌,应该在分娩后进行手术。
妊娠期间要确保按时服用甲状腺药物,正常范围内的甲状腺功能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进行131I治疗的,应该放弃母乳喂养,对于低风险肿瘤(小的、非侵袭性的、没有转移的、非特殊的细胞类型),推迟或取消131I治疗,而选择母乳喂养。
131I治疗后半年到一年之后再妊娠。
碘盐对甲状腺来说是功还是过?
碘的食物含量
n 如果把食盐中的碘算1倍,那么
①海带、紫菜、海苔这一类的海产品是1000倍;
②贝壳类、蟹类是100倍;
③鱼、虾、鱿鱼、乌贼是10倍;
④鸡精是700倍。
低碘饮食指导列表 | |
应该避免的 | 允许食用的 |
盐&调味品 | |
加碘盐(除非特别注明,否则市场上几乎所有盐都是加碘盐) | 新鲜或干香草 |
鱼类&海产品 | |
所有的鱼类和贝类 | 无 |
牛奶 &乳制品 | |
所有乳制品,如牛奶、奶酪、黄油、酸奶等 | 无 |
肉类&蛋白质产品 | |
加碘盐制成的熟食、卤味 | 新鲜肉或家禽(但不可过量) |
低碘饮食指导列表 | |
应该避免的 | 允许食用的 |
谷物 | |
由加碘盐、蛋黄、乳制品等制成的面包 | 淡口味的大米饭、米糕、面包或饼干 |
蔬菜&水果 | |
颜色明显偏红的水果干(可能添加了色素) | 新鲜水果可100%果汁 |
油 &涂抹酱 | |
咸花生酱 | 各种食用油 |
甜点 | |
由加碘盐、蛋黄、乳制品、豆制品、咸坚果、红色色素等制成的甜点 | 糖、蜂蜜 |
低碘饮食指导列表 | |
应该避免的 | 允许食用的 |
饮料 | |
牛奶、豆浆 | 茶 |
添加剂&其它 | |
所有在餐馆内进食或外卖的食物均不安全 | 但要注意,不可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停药! |
随访内容
术后随访间隔为6~12个月
甲状腺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甲状腺结节手术后为什么切口会肿胀发硬? | |
A | 为术后切口正常的水肿反应。因为甲状腺结节手术中要大范围的分离切口上下的皮瓣,极易造成切口周围组织的水肿。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皮肤比较松驰而且脂肪组织较多,故切口很容易水肿。 |
B | 一般术后2个月内随着水肿的吸收切口会逐渐恢复平整。甲状腺手术切口1月内像一条线一样比较细,术后1月开始切口会逐渐增粗,术后3月开始切口会有突起,至术后6个月达到高峰,然后切口会逐渐变平,颜色变淡,术后1年,大多数切口会变淡而不明显的。 |
C |
甲状腺手术切口愈合的好坏与个人的体质有关。 |
术后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制剂对身体有无影响?
不管服用何种药物,都需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以免剂量过大而出现药物性的甲亢。只要剂量恰当,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制剂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服用甲状腺素制剂的注意事项:
服用甲状腺素制剂#在清晨起床后空腹,服药后半小时左右进食早餐,4小时之内避免饮用牛奶,这样可使药物的副作用最小而疗效#。同时,服用甲状腺素制剂时应避免与治疗胃病的药物一起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甲状腺结节手术后为什么说话正常但感觉比较吃力?
甲状腺结节手术时为了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往往对它进行解剖,这样可能会引起喉返神经的水肿或影响它的血供,以致于会出现说话比较吃力的现象。但这一现象会随着水肿的消退和血供的恢复而在术后3个月左右逐渐消失。
头颈科一病区 范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