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温馨提示】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又称肠内喂养,是通过胃肠道途径为人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与肠外营养比较,具有符合生理状态、维护肠屏障功能、减少代谢并发症、改善临床结局、节约医疗费用等优点,但不能替代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区别在于,肠内营养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而肠外营养通过静脉提供营养。肠内营养是将膳食中的营养素“提取”出来,按照人体的营养需要量标准,重新“合成”易于被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肠内营养制剂,并通过口服或管饲,将肠内营养液通过胃肠道吸收入人体,为不能摄取自然膳食的病人提供营养,同时还可给予胃肠道适当的“刺激”,避免胃肠道因长期废用而导致萎缩。此外,对于患有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的患者,还可选择特殊配方的肠内营养液,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肠内营养是临床上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适用于胃肠道有功能,且进食后不会造成危险的患者。它根据途径的不同,分为口服途径和营养管途径两种。经口途径与日常进食方法相同,经导管进食则可分为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几类。
肠内营养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营养素直接经肠道吸收,符合生理;二是相比肠外营养,使用更加方便,价格低廉;三是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因此,在决定营养支持方式时,肠内营养已成为众多临床医师的首选。对于胃肠功能不允许而不得不使用肠外(静脉)营养的病人,应注意在胃肠道功能好转后,适当给予肠内营养液,并争取早日过渡到完全的胃肠内营养。
其实,即便对于健康人,在很多情况下,如因牙龈发炎、感冒发烧、食欲下降等造成进食不足时,也可采用肠内营养作为补充,待上述情况消失后再恢复正常膳食。因此,临床营养界已经提出了“让肠内营养走进家庭”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