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新闻动态】我院呼吸内科开展经支气管镜径向超声引导技术

发布时间:2023-04-0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派驻专家、我院大内科兼呼吸内科主任段建春教授指导下,呼吸内科病区主任韩松岩及其团队采用经支气管镜径向超声引导(R-EBUS)技术,为三例肺外周病变患者明确诊断。

微信图片_20230401125109.jpg

  此三例患者的肺部占位病变均位于段或亚段支气管,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后,气管镜不能进一步探入病变支气管远端进行传统活检。此次通过支气管镜操作孔道置入径向超声小探头,明确病变亚段支气管的位置,进行刷检及灌洗,找到细胞学依据,经进一步免疫组化确诊为恶性肿瘤。

  R-EBUS是一种非常细薄的超声探头,可垂直于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方向旋转 360°,获得气道及气道周围结构的实时高分辨率图像。将支气管镜引导至靠近病变的段或亚段支气管内,当支气管镜尖端位于肺外周病变附近且无法进一步推进时,将R-EBUS 探头通过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向病灶推进。在超声图像显示的异常部位(大多是低回声区)撤回R-EBUS探头,再将活检或刷检器械再经推进到病变处进行采样。R-EBUS对肺外周病变的病灶定位性能突出,已被临床广泛证实。

未标题-1.jpg

  肺外周病变被定义为支气管镜检查不可见的节段性支气管以外的病变,通常被认为是肺外周三分之一的结节、肿块和浸润病灶。既往对于靠近肺外周的病灶,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的经皮肺部穿刺针吸活检(TNB)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但穿刺路径可能受骨性胸廓遮挡的影响,部分病灶在穿刺过程中需要跨肺叶或难以避开血管路径。尤其当肺外周病变病灶较小或位于远离胸壁时,出现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常规支气管镜对大气道可视病变的诊断非常有效,但对肺外周病变无法直视和准确定位,致使肺外周病变的诊断率偏低。近年新型支气管镜检查技术相继涌现,包括超细支气管镜(UTB)、支气管内超声(EBUS)、导航支气管镜(NB)等。与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相比,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优化筛选肺外周病变的检查路径,提高诊断率。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C-TBNA)作为呼吸内科长期开展的优势技术,适用于中央型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呼吸内科将持续发力,在既往长期开展经中央气道透壁针吸活检的技术基础上,开展肺外周病变的R-EBUS引导下针吸活检,造福更多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