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动态 >>文化动态 >>人物关注 >> 正文

新闻动态

人物关注

执着“医”生———记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一病区主任杨卫华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呼吸一病区杨卫华主任.jpg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对于杨卫华来说,“医”是职业也是一生的追求,作为桥接生命过去与未来的医者,她不断在感性与理性的交替中探索生命的意义,思考医学本源,如何成为一名医者,如何成就其他医者?杨卫华用自己的“医”生为笔,书写了独属于她的答案。

  一、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杨卫华1988年毕业后到山西省肿瘤医院从事内科工作,从一名小大夫成长为一个科室的主任,杨卫华凭借的就是经年的严于律己。杨卫华从医伊始就告诫自己,医者救死扶伤,手中执掌的是患者的生命,半点马虎不得。她认真对待每一份上级交给的工作,无论是看诊还是书写病例,杨卫华每次都如履薄冰。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不仅得到了患者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基本每次病例评选杨卫华无错、工整、规范的病例都是标兵模范。在工作中,她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理解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检查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情况变化。

  认真是作为医生基本的工作态度,专业过硬才能真的治病救人。从前杨卫华每次都期待新一期的医学论坛报发行,每一次她都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肺癌专业前沿知识和治疗技术,和同事一起研读、讨论每一篇文章。如今杨卫华经常利用碎片时间在互联网上阅读、学习更多地专业学术期刊。作为一名医生,终生学习是职业需要,也是必备技能。牢固的专业知识不仅能作为实施治疗的依据,更是可以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在发达的互联网背景下,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治疗、用药的信息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且十分繁杂,如何在患者和家属的诸多并非专业且疑虑重重的问题中给一个最客观、最可靠的答复,考验的就是医生的知识底蕴,这一个答复往往直接关系到医患之间信任感的建立。同时,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提升,既是为年轻医生树立要不断学习、提升的榜样,更是成为他们身边讨教、钻研的帮助者、辅导者。杨卫华学在前沿,身先士卒,与科室同事在讨论中分享观点,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杨卫华不仅在工作态度和学术专业方面严于律己,同时,她对自己的为人处事要求也是一样严格。杨卫华的处事观念第一位的是摆正位置,小医生时兢兢业业且尊师重道;成为带组医师后“传帮带”;身为副主任时,认真配合好主任工作;作为科室主任则要完成好科室工作任务带领科室不断争先创优。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二、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枝独秀不是春,个人的优秀不能代表团队,但优秀的团队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杨卫华从毕业到肿瘤医院工作经历了大内科、呼吸科、呼吸科分科,是肿瘤医院呼吸科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呼吸一病区的主任她深知一个科室要保持专业领先并不断进步,首先需要的是良好的科室氛围,和谐、友好、团结是基础,作为医疗团队“规范”操作是重中之重,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团队,杨卫华有自己的见解。

  团队的核心是人,把人培养好了,团队才能好,呼吸一病区有一套自己的培养理念,政治素质、个人素质、业务素质,三方面素质要一把抓,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医生。政治上要遵纪守法,统一思想认识;个人素质方面要修私德,人心向善且为人正直,弘扬正能量;同时,要培养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将学习铭刻在血液里,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专业能力。

  如何将学习铭刻在血液中?依靠习惯。呼吸一病区多年来实施每日早间半小时的固定学习模式,值班医生负责找学习资料,国内外文献皆可;除文献学习还有每日的专业英语学习,经年累计,成果明显。2020年杨卫华和上海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共同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Clonal architecture of EGFR mutation predicts the efficacy of 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 advanced NSCLC:a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由她带领的团队完成并撰写的论文“Identifying genomic alteration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using the liquid biopsy of bronchial washing fluid”在2020年5月召开的ASCO线上会议中被选为壁报登载,并发表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Frontiers in Oncology》。在她的带动与鼓励下,科室的许多年轻医生也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复一日的早班学习只是呼吸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学习经历的冰山一角,只要有交流、进修、深造的机会,杨卫华总是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在学习结束回归科室工作时还会要求进修人员分享学习成果和心得,在不断的努力下,呼吸一病区现有三名在读博士。

  三、从医无悔,不忘初心

  三十余年的从医经历让杨卫华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是否后悔从医?杨卫华给的答案是“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从医。”在伤医医闹事件频出的时期,杨卫华认真思考过,从医究竟是为什么?对自己来说医生仅仅是一份谋生手段还是意义深重?经过深思熟虑她找出了自己的答案,医者,以慈悲之心救渡病苦,在治病,更在传道、在医治人心。

  “作为一名医生,能切切实实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而且和生命打交道,很神圣,很有成就感。”杨卫华对从医是否后悔给出的答案是为人民服务,从医无悔。不仅如此,她还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所以每一次与患者和家属接触,她都保持真诚、热情。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患者和家属谈话时,需要“良言”,更需要“慎言”。绝大部分来我院就诊的患者都是肿瘤疾病,一方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心都处在非常态,他们普遍心态比较的脆弱。而家属在陪侍患者的过程中,不仅身体疲劳,精神也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和患者及家属对话要把握分寸,一方面要用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赢得他们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要有边界感:解释清楚各个治疗方案的优缺点,让患者自己选择治疗方案;绝不要夸大自己的能力,要实事求是,避免患者和家属期望过高。“视病人如亲人是对病人的关怀,但作为医生,一定要摆正位置,分清角色,把控好自己”。杨卫华如是说。

  杨卫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所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的使命和从医初心,端端正正行医,唱响了一曲让人敬佩的医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