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潜心动物实验 心系科学研究———记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杨喜花主任
文/霍仕俊 杨艳
杨喜花,1980年5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副主任技师,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山西省抗癌协会理事,山西省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理事,《肿瘤研究与临床》、《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通讯编委,主要从事实验肿瘤学研究。先后主持三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参与十余项省级科研课题;取得十余项国家专利;有两项科研成果实现了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5篇被SCI杂志收录。
在采访杨主任之前,想先搜索一下,看看杨主任的相关信息,简单了解一下。没想到看到的是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项又一项的课题,一个又一个的发明专利……让人很惊讶,惊叹于如此多的科研成果!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怎样的心境,才可以如此的沉下心来做科研?
在约定的时间,杨主任如约而至。一提起工作,从动物实验发展到科室发展、从个人成长到科室人员成长等等,杨主任侃侃而谈。
动物实验的发展
动物实验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具备研究学位或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实验动物充当着非常重要的安全试验、效果试验、标准试验的角色。因为在生物科学领域内,不能用人去做实验,我们必须借助实验动物去探索生物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秘,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作为人类的替身,去承担安全评价和效果试验。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其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它又会把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发达国家对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均给予高度的重视,投入大量的经济物资和技术力量,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杨主任强调,在应用实验动物为人类做贡献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伦理问题,其中包括动物的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
科室的建设发展
科研成果如何,首先得有一个好的科研平台,杨主任如是说。实验动物中心成立于1992年,于2007年新建了标准化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取得了屏障环境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及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普通环境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成为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化动物实验室,是全院所开展动物实验研究的重要实验基地。
实验动物中心成立以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全甲洋参胶囊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1997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取得新药证书并成功转让;“SX1近交系小鼠的研究”获200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培育出我省#个近交系小鼠;“苏复宁洗液抗肿瘤作用研究”获201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膀胱灌洗液苏复宁洗液;“一种新的膀胱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 获2017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采用创新方法建立起膀胱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研究成果“苏复宁洗液”和“丹七散瘀搽剂”经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获批“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苏复宁洗液”的临床使用显著地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丹七散瘀搽剂”的临床使用极大地减少了化疗性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病痛,而且提高了我院临床医疗护理质量;为了保护院所知识产权,科室对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获得二十余项国家专利授权。
动物实验室目前可以提供屏障环境及普通环境动物实验条件和细胞学实验条件。可以开展清洁级和SPF级大鼠、小鼠和普通环境兔子、豚鼠的动物实验场所和动物实验研究工作,并提供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及相应的实验技术培训指导工作;可以建立多种肿瘤动物模型,开展抗肿瘤药效学、药理学等体内抗肿瘤研究工作;具备细胞实验条件,可以开展体外抗肿瘤研究工作。它是我省开展肿瘤研究动物实验工作的标准化实验基地,在我省肿瘤防治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山西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在建设以山西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为中心的山西省肿瘤动物模型共享服务平台,拟将平台建设成为我省肿瘤防治研究领域专业性强的、技术娴熟的、资源丰富的、开放的、共享的肿瘤动物模型共享服务平台。
科室团队的成长
科室现有人员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人,硕士学位人员3人,学士学位人员1人,大专学历人员1人,分别来自于应用化学、临床医学、动物医学和药学等专业,年龄从30岁到40多岁,虽然偏年轻化,但正是科研高产的年龄阶段,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技术专业人才队伍。
杨喜花作为科主任,曾主持省科技厅课题3项,参与省科技厅课题7项,参与省卫生厅课题1项,主持、参与二十余项研究;#作者文章36篇,会议文章5篇,参与文章13篇;多次参加实验动物相关会议,并作大会报告;被聘为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山西大学硕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2017年被聘为《肿瘤研究与临床》第六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实用肿瘤学杂志》审稿专家,2018年被聘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中国实验动物学报》通讯编委、山西省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理事等等。
丰富的科研经历使得杨主任年纪轻轻就可以运筹帷幄,宏观指导科室工作。杨主任说,科研要做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是为临床提供服务平台、技术指导,通过实验验证,最终需要推广到临床,真正的服务于患者,即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杨主任在自己上进的同时,也要求科室人员多做实验,多读文献,多参加会议,并做科内交流,快速成长。科室人员在为他人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当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会越来越多,科研水平会越来越高,对于他人提出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才会有一种高屋建瓴的看法。比如现在在建的山西省肿瘤动物模型共享服务平台,科室人员在这个平台上接触的试验多了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成长。作为研究所科室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地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在课题实施中求发展。科室人员成长了,科室也就发展了,知名度随之增长,越来越多的资源涌向咱们,咱们就可以更快的成长,这就是所谓的光环效应吧。
在采访的最后,杨主任还是惦记着科室发展,要把科室建设成为肿瘤防治研究领域专业性强、技术娴熟的科研基地。时刻心系科室发展与科研进步,这也许就是一位潜心动物实验、热爱科学研究的科室带头人的责任与重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