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磁共振(MRI)、CT检查临床应用简介
张建新
医学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和随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磁共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超声、核医学、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了解这些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临床意义,对于正确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解决诊断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
X线检查
传统的X线检查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骨关节系统中应用广泛,对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呼吸系统、骨关节系统,X线检查仍是#的筛查和检查方法。但由于密度分辨率的限制,其临床应用已不能满足大部分疾病的诊疗需要。随着影像学设备及技术的进步,X线检查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肿瘤分期及疗效评估中,逐步由CT、MRI、PET/CT等检查所替代。
CT检查的适应症
CT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死与脑出血、脑先天畸形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T对脊椎损伤、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和椎管内肿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在头颈颌面部病变诊断中,主要应用于鼻窦、眼眶、鼻咽、口咽、喉部病变的诊断,对头颈颌面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分期、侵犯范围期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比拟的优势。CT是对肺结节的诊断、随访、评估的主要工具。对肺癌的诊断、分期、肺门及纵隔有无淋巴结的转移、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估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判断纵隔肿瘤性质和分辨肿瘤内部结构、观察纵隔肿瘤与血管之间的关系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胸膜增厚和胸膜间皮瘤以及胸腔积液的诊断也较为容易和可靠。对腹部实质及空腔脏器如肝脏、胆囊、胆管、胰腺、脾脏、肾脏、输尿管、以及盆腔内器官如膀胱、卵巢、子宫、直肠的检查中,特别是在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肿瘤对邻近结构的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以及其他器官的转移、肿瘤的分期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是腹部病变诊断的#检查方法。对腹部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也具一定价值。在观察骨质增生、破坏和病理钙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CT仿真内窥镜主要用于胃、大肠、血管、鼻腔、鼻窦、喉、气管及支气管等空腔器官病变的观察。CT灌注成像应用于脑梗死的诊断和缺血再灌注及半暗带的评估。在肝、肾血流灌注及肿瘤的诊断,以及移植肾的血流灌注评价中同样具有重要价值。超高速CT可获得心脏大血管的电影CT,并对心脏作功能的观察。电子束CT灌注成像还可用于心脏灌注情况的评价,有助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早期诊断。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的斑块评价提供了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准确性可以和DSA媲美。
磁共振成像(MR)
对于脑肿瘤、脑缺血、脑出血、动静脉畸形、外伤、脱髓鞘及髓鞘形成障碍、痴呆、感染的诊断具有优势;对于脊椎的肿瘤、脊髓空洞症、椎间盘变性疾病、外伤、先天畸形有较高诊断价值;心血管系统主要应用于室壁瘤、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及评价;纵膈及肺部病变的诊断及分期具有一定优势。在腹部的应用主要包括肝、胆囊、胆管、胃、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对肝癌、血管瘤和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占优;对于前列腺,可了解肿物侵及范围及瘤体组织内的变化。可清楚地显示关节软骨、肌肉和肌腱,在显示关节内病变及软组织方面具有优越性。对早期缺血性损害可采用弥散加权和灌注成像,磁共振扩散成像多用于脑缺血、脑梗死,特别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灌注成像主要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灌注及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在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较好。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全身磁共振成像及类PET成像对淋巴瘤及骨髓弥漫性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并用于疗效评估。
其他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介入、核医学、PET/CT等。总之,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各具优势,有时需要联合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判断、密切结合临床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帮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并对疗效及愈后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