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医生微坛 >> 正文

医院文化

医生微坛

医生微坛第九期

发布时间:2018-01-31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道。同样,作为现代普通的年轻医务工作者,这群青年医生奋斗在医院这座白色巨塔的临床一线,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与时间赛跑,像机器一样不停运转,怀抱成大医前必先沉淀的剑胆琴心,不断积累经验,一往无前地锻造自我、提升自我,致敬 “大医精诚”。

董英俊1.jpg

  董英俊,女,主治医师,2009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于山西省肿瘤医院ICU,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擅长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及相关急危重并发症的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医生开始思考,什么决定细节?他们的回答,是态度!由此,把雪芳精神从宏观的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取决于我们的职业态度和人生态度。作为医生,与其说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人生选择。职业有节假日,有上下班,但生命的钟摆却不能停歇。因此,医生的生命里有了病人的生命,病人的生命让医生的生命有了高于其他人的意义。于是医生说:"救活一个生命就有这样的成就,生活中碰到很多很多糟糕的事情,一想到你曾经救活了一个人,你的心情就好了".

  ICU是现代化医院医疗水平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临床各科室及手术后高危患者的集中管理单位,是医院临床各科室的坚强后盾。人们听到ICU时,#反应就是ICU的病人都是临近死亡的人,感到很恐怖,很害怕。事实上ICU确实时刻上演着现实版的“生死时速”,要求ICU医生对随时出现的急危重情况做出迅速的判断,时间#到每分每秒,时间又模糊到不分昼夜;工作空间像一座与世隔绝的生命“安全岛”,虽然离死亡很近,但离生的希望更近;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患者得到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从而明显减低器官衰竭的发生率,进而明显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ICU医生作为一支守护生命的特种兵团队,日夜战斗在急危重症救治一线,为生命擎起希望的蓝天。

侯生槐.jpg

  侯生槐 结直肠肛门外科主治医师,2006年获得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肿瘤外科学硕士学位。2009年参加工作,就职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在国际SCI收录杂志及#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获得##论文奖和山西省#论文奖,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的开展,2014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人生格言: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手段是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直肠癌的手术除了#肿瘤之外,对患者影响#的是肛门的保留问题。而医生既要争取肿瘤得到#,还要考虑患者的要求,争取得到#的治疗效果,尽可能保肛。对于较高部位的直肠癌,如病程不是太晚,一般都可以保肛。但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最理想的选择是,#和保肛兼顾。但是,当#和保肛不能兼顾时,最理智的选择是将#放在#位。中低位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保肛难度很大,但我们也做出很大的努力尽量为患者保留有功能的肛门,据病情不同目前有几种术式可做选择,如直肠前切除术等。

  但同样应该强调,只求保留天然的肛门形态而不能保存正常功能的肛门,实际上是一种会阴部造口,术后处理反不如腹部造口方便。另外,不少患者在作腹部造口后,经过6~12个月的训练,可以每日排便一次,甚至造口袋也不需要,仅在造口上略加掩覆,即可从事日常活动。因此,不应该将造口看成是#切除手术的一个严重缺陷。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有的患者最初坚决反对腹部造口,最后经过患者家属劝说、医生耐心的解释,最终还是接受了手术,且获得了治愈而得以长期生存。

张成琰.jpg

  张成琰,女,消化一科主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非典期间火线加入中共党。以#作者发表论文多篇。山西省医师协会肝病分会肝癌学组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秘书。

  人生格言:对待病人就像面对一面镜子,你给予他真诚和微笑,他会用真诚和微笑回应你!

  正确有序地运用拥有“科学技术含量”的治疗手段,给不同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是临床医生值得追求的#境界,即临床大夫要重视医学研究。临床为科研提供研究的方向和样本,科研为临床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多数时间都在搞临床,真正把做科研做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的人并不多。在中国,很多人有错觉,认为临床与科研是割裂的,其实临床科研是大自然的实验室,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是#的。医学应该是科学、工程技术与人文关怀三者的结合体,有什么能比生命更重要?医学科研#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因此#的医学科研模式应该是团队模式:既有临床强手,又有科研高手,临床信息能及时整合传递到科研人员手上,这样的科研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因此充分利用临床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山西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区,如何避免我省临床大数据库的资源浪费也是摆在我们消化科肿瘤医生面前的课题。近两年我科逐步重视临床科研,规范化诊疗使患者#限度受益的前提下利用我省消化道肿瘤患者数据库资源进行分组临床研究,得出科研成果从而指导临床决策,使更多患者受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我们近年来临床医生工作的重要转变,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临床和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两不偏废,就为医生的事业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张文斌.jpg

  张文斌内镜中心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内镜工作6年,曾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专业特长:内镜诊断与介入治疗。

  人生格言: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用心做好每一次检查

  时光如梭,成为一名内镜医生已经六年时间,我见证了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科室的不断壮大。从单纯的取检诊断,发展到诊断与治疗并重的内镜学科。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生命,幸福一家人”这是我们常挂在心头的一句话。消化道早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大于90%,部分早期肿瘤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手术达到#,避免了外科手术。而一切的源头在于早期诊断,这就要靠握在我们手中的胃肠镜,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高清放大内镜可以观察到毛细血管走行和胃肠腺管开口,但仍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认识,细心观察,才能练就“火眼金睛”做到慧眼识早癌。每次手握镜子,面对患者,虽仅有数分钟的检查时间,但这是患者的一种信任和托付,职业的责任感,让我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检查,不敢有一丝疏忽!

  如果把内镜微创手术比做锦上添花,那么内镜介入手术就是雪中送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常常是吃不下排不出,生活质量较差。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内镜治疗的新领域,我们可以使内镜走的更远,内镜联合X光放置小肠和结肠支架,ERCP可以放置胆道支架等,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了许多临床的难题。但这需要穿上重达三十斤的铅衣在射线下进行操作,可以说是牺牲自己的健康换取病人的生命,但我们从未退缩,义无反顾的精神让我们挑战病魔,创造了许多#!脱去沉重的铅衣,后背已湿透,所有的疲惫与汗水化作成功的喜悦,患者能受益是我们#的欣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内镜中心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