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
【新闻动态】科技赋能急救科普 志愿行动守护生命 我院心肺复苏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系列公益活动
3月至4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心肺复苏科技志愿服务队以“科技赋能,携手同行” 为主线,深入校园、公园、企业及线上平台,开展急救科普与健康宣教活动。团队以专业化培训、场景化演练和精准化服务,推动急救知识普及与健康素养提升,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线上筑基:筑牢志愿者专业服务根基
3月19日,我院护理部组织护理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员参与山西省护理学会线上培训会,聚焦“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与急救技能提升。培训中,专家系统解读心肺复苏作为“黄金救命技能”的关键作用,强调其在突发心脏骤停抢救中“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与流程拆解,帮助志愿者掌握规范操作要点。同时,针对志愿服务中的岗位职责、流程规范及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专项指导,确保志愿者在应急场景中能高效、安全地提供专业支持。此次培训不仅强化了护理志愿者的急救技能,更深化了对科技志愿服务社会价值的认知,为后续系列活动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医教融合:守护特殊教育群体健康防线
4月16日下午,心肺复苏科技志愿服务队走进杏花岭区特殊教育学校,为教职工开展“医教融合”健康科普专项行动。团队由负责人季华、组长宋薇以及4名护理骨干组成。妇瘤科邢琴霞通过多媒体课件与典型案例,向教职工系统讲解 HPV 病毒传播机制及宫颈癌三级预防策略,重点强调适龄女性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头颈外科李若男结合临床经验,通过情景模拟演示甲状腺结节自检方法,手把手指导筛查流程。
活动现场设置有奖问答环节,发放健康手册50余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懂实用的健康指南。杏花岭区特殊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兼具专业性与人文关怀,有效提升了特教工作者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健康照护能力。志愿团队承诺将持续推进“健康科普进校园”工程,用医疗资源赋能特殊教育,构筑温暖的健康守护网。
公园实训:打造全民参与的“急救课堂”
4月19日上午,心肺复苏科技志愿服务队组织14名护理志愿者走进龙潭公园,开展“科技护心,爱暖随行”主题科普活动,将急救课堂搬到市民身边。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季华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为题,通过真实案例阐释心肺复苏对提升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意义,呼吁公众掌握这一“救命本领”。随后,重症医学科王森借助高仿真模拟人,分步演示胸外按压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 / 分钟)等核心技术,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反馈”四步教学法,指导市民分组实操。20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急救志愿者“一对一”指导市民实操训练辅导,及时纠正按压姿势不规范、通气不同步等问题,确保每位市民掌握达标技能。现场发放的120份《急救知识手册》图文并茂,包含常见急症处置流程。
参与市民李女士表示:“通过专业指导才发现,影视剧里的急救动作很多都不规范,这样的培训太实用了!”团队透露,未来将打造“15分钟急救技能学习圈”,通过社区、校园专场及线上教学,让更多人成为“能救、敢救”的第一响应人。
企业护航:构建职场健康安全屏障
4月23日,心肺复苏科技志愿服务队走进太原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急救进企业,匠心守护保平安”主题健康科普活动。在健康讲座环节,护理志愿者们以“三高共管” 理念为核心,解析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协同危害及综合干预策略,强调早期预防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性。急救实训环节采用“情景-任务”模式,模拟办公场景突发心脏骤停事件,分模块演示胸外按压解剖定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深度与节律控制等关键技术。30余名员工在导师指导下,通过人体模型进行分组循环训练,逐一掌握按压频率、幅度及人工呼吸配合要点。企业负责人评价:“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内容贴近职场需求,形式生动易懂,切实提升了员工的健康管理与应急救护能力。”
从医院到社区、从校园到企业,我院心肺复苏科技志愿服务队以“专业与温度”双轮驱动,覆盖医护人员、特殊教育工作者、普通市民及企业员工超200余人次。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医疗科普领域,以更丰富的形式、更精准的服务推动急救知识普及,为健康山西建设注入更多温暖而专业的力量。
医院地址
院本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村3号
南院区(乳腺诊疗中心):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创新街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