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无痛病房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伤害刺激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二是人体对伤害刺激的反应,并伴随强烈的情绪色彩。术后疼痛是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其疼痛程度不仅与生理损伤有关,而且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目前,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对开胸手术后疼痛已有系统研究,近年来对疼痛研究又发生了根本转变: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式。
一、具体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疼痛的认识,多数人对无痛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疼痛也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为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我科率先建设“无痛病房” 对开胸术后疼痛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疼痛管理治疗、护理,提供舒适无痛的医疗条件,使其疼痛减轻或消失,并于2011年6月正式启动创建工作。
1.无痛病房”的管理体系:
胸外三科无痛病房将运用无痛管理模式客观、准确、全面的进行疼痛评估(疼痛评分尺)、建立疼痛档案包括:疼痛观察评估表、疼痛日记、,从而发现患者的行为与疼痛、疼痛与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其规律,提前进行干预,使病患者疼痛减轻或无疼痛感,提高镇痛效果。疼痛管理需要医生、护士及麻醉师的共同努力,医生有系统的治疗方案,护士不再简单的执行医嘱,成立了无痛护理小组,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无疼管理,及时记录病人入院-术前-术中-术后每天的疼痛感受及评分,掌握疼痛的规律,对疼痛进行早观察,早干预及早治疗。重视健康宣教,让其了解并掌握疼痛的知识,明确目的,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辅以正确的心理干预,提高痛阈,正确的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评估),确定疼痛的程度(诊断),医护共同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计划),多模式镇疼治疗(实施),再次评估疼痛,镇痛效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评价)和出院后复查记录等对患者全程系统化的疼痛管理。
2.病人术后,每次查房时询问:
轻度疼痛 评分1-3分 术前三日内根据患者自行调节镇痛泵,术后三日后给舒尔芬10毫克鼻饲或口服
中度疼痛 评分4-7分积极寻找疼痛原因,术前三日内根据患者自行调节镇痛泵,并配合可待因、曲马多、强痛定
重度疼痛 评分8-10分 积极寻找疼痛原因,术前三日内根据患者自行调节镇痛泵,并配合吗啡芬太尼,
3、患者教育
意义:为了更好的普及无痛知识,健康宣教是重中之重,对做好无痛管理起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加强对病人的宣传教育,营造安全舒适的无痛医疗环境。
实施:首先要创造一个无痛病区环境,张贴、布置各类宣教资料,科室进行专职无痛教育骨干的业务培训,以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无痛知识。定期组织疼痛健康教育,教病人如何评估疼痛、疼痛治疗的重要性、如何正确服用止痛药、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加强护患沟通,可重复教育,随机教育多次。
二、主要收获:
临床效果:
(一)对于病人
1.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及相关副作用
2.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应激反应,保护免疫功能,减少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3.病人提高术后康复
a) 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b) 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
c) 使患者更早的开展功能锻炼。
d) 降低其整体治疗费用。
(二)对于医生护士
1.病人满意度提高
2.疼痛观念的转变,完善疼痛管理体系
3.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床位周转率。
4.为科室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拓展了病源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外科术后疼痛与护理质量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可见于几乎所有的术后病人,但对其护理质量较差。据报道有50%以上的病人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
1 术后疼痛的影响
1.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术后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皮质醇增加,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得全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1.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疼痛使骨骼肌张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下降,使病人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
1.3对胃肠、泌尿系统的影响 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反射性抑制胃肠道功能。降低平滑肌张力,病人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尿潴留等。
1.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疼痛可引起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肾上腺素,皮质醇病变,血糖素升高,促使血糖增高,蛋白质、脂质代谢增强,使术后病人容易发生负氮平衡,不利于机体康复。醛固酮、皮质醇、抗利尿激素增高使得机体水钠潴留,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某些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1.5对免疫系统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影响 与疼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可使淋巴细胞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另外疼痛引起体内内分泌系统改变,也引起免疫机制改变。疼痛应激反应使血小板粘滞增强,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1.6其他影响 疼痛使病人感到无助、焦虑、失眠,病人常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
2 术后疼痛的护理
2.1改变对疼痛的观念,有效评估疼痛 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病人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向病人询问、评估、治疗疼痛。护士在处理病人的疼痛时,应包括自己的评估,与病人疼痛体验的评估。所以护士应更好地去理解疼痛的本质,从而有效的进行疼痛管理。
2.2责任护士职责 近年来,临床疼痛治疗出现了一种#—药泵技术,给药方案转向由病人自行给予,即病人自行利用药泵“自控镇痛”。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护士接班时,应了解所用镇痛泵为哪一类型,是否连接妥当。必要时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有关注意事项。在镇痛泵使用过程中,检查镇痛泵的情况,了解病人镇痛的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在为病人换补液或静脉推药后,要始终保持三通接头的通畅。此外,还应做好24小时疼痛的观察、评估与记录,疗效评估与记录,进行病人及其家属疼痛知识、疼痛自我评估与疼痛自我护理的宣教等。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
3 术后疼痛健康宣教
3.1一旦手术日期确定,护士即应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并指导他们如何减轻手术压力,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对手术的想法。同时要向病人说明疼痛评估的作用。还必须对术后可能施行的各种引流,引流的目的、时间及必要性等一一向病人说明。
3.2术前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既往疼痛史和预期疼痛处理应达到的目标。向病人讲述疼痛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向病人说明何时表达疼痛反应及如何表达,护士将根据主诉所反映的疼痛特点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3.3向病人介绍自我解痛方法,在止痛剂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其他方法缓解疼痛。向接受PCA治疗的病人讲述给药的方式和时机,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3.4劝告病人及时向护理人员诉说心中的疑虑和担忧。
4 术后止痛和其他疗法
护士应该学会使用止痛药物,加深对疼痛和止痛机理的认识,充分了解疼痛的生理学和止痛的药理学。对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切口疼痛病人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
深呼吸、有效咳嗽,并适当进食,保持舒适的体位等。还可应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催眠法等心理护理亦可减轻术后疼痛。
5 结论
今后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探索镇痛机制,进一步研究各类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探索不同手术、不同患者的联合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时间以达到#组合,建立专门的镇痛机构以完善评估和管理。我们每个护士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工作,要认真学习及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新知识和技能,一切为了缓解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疼痛的原因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包括两种成分:一是伤害刺激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二是人体对伤害刺激的反应,并伴随强烈的情绪色彩。术后疼痛是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其疼痛程度不仅与生理损伤有关,而且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1切口疼痛
胸部手术中,横切口时,手术切口位于肋间,而肋间神经和共分支在手术切开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损伤,又因手术过程中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胸壁创伤大,术后疼痛比较严重,所以,以横切口为主的疾病术后疼痛比纵切口为主的疾病严重。
这种疼痛不伴有生命体征的明显改变,胸部检查正常,按压切口或转动胸腔引流管位置疼痛加重,部位明确,深呼吸或剧烈咳嗽也可加重,因而患者往往表现呼吸表浅。
2并发肺部和切口炎症
由于术前吸烟,患者肺功能较差,术后咳嗽咳痰欠佳,并发肺部炎症也可引起疼痛。当炎症波及胸膜时呈尖锐性刺痛,随深呼吸咳嗽加重,取患侧卧位或呼吸表浅可减轻。肺下叶的炎症疼痛可放射到同侧下胸部及上腹部。这类胸痛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如体温升高>38.5℃,脉搏增快,呼吸音粗,胸部摄片示肺纹理增多,炎症控制后体征消失。组织和末梢神经损伤后,物理切割因素生物因素,可引起炎症。临床发现,如果术后伤口出现红肿、化脓等炎症变化时,病人伤口就会延迟愈合,疼痛也延迟消失,甚至加重。
3并发液气胸
术后由于留置胸腔引流管引流不畅,胸液滞留于胸腔时可引起胸闷胸痛,胸部摄片和B超可明确诊断。
4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多数患者以往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动脉粥样硬化史,开胸手术可诱发心肌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疼痛表现为突发性胸骨上或下段压榨样疼痛,持续3~5min试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肌梗死除上述症状外,胸痛时间长且剧烈,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心电监护,可明确诊断。
5急性肺栓塞
疼痛突然发生,剧烈,伴有气促,发绀,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负荷增加表现。临床少见,特异性心电图及X线胸片可资区别。
6心理因素
情绪低落、心理状况不佳、恐惧也可引起或加重疼痛。
术后疼痛的原因大多是可预测到的,确定了疼痛原因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7.各种管道的刺激
开胸术后留置多根管道,如胃管、尿管让病人感觉不适,甚至感觉痛苦。而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疼痛发生的早.当管子拔除之后,疼痛也就逐渐消失。
8.麻醉因素
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有关。全身麻醉时,吸入性全麻术后疼痛出现时间较静脉麻醉晚。减少麻醉药、镇痛药的用量,减少麻醉药副作用,加重苏醒。
9.咳嗽及变换体位等一些基本活动
由于这些活动使受伤的胸廓随之运动,伤口受到牵拉,引起疼痛。所以病人就自动限制胸廓的活动,这样使呼吸变浅,控制咳嗽,痰液无法咳出,导致肺部并发症发生
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1 术后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1.1 害怕成瘾: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护士不愿给病人用止痛药,病人尽可能地不用或少用。护士夸大麻醉药的成瘾性普遍存在,而且麻醉用药时间越久,越担心发生成瘾。尽管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已经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时间多久,对镇痛病人麻醉药的成瘾发生率极小(<1%)。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仍然担心麻醉药用的次数多了会引起病人成瘾,并且认为临床实际发生率超过1%。当进一步分析临床护士如何判断病人成瘾时,发现护士混淆了麻醉药的成瘾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的概念。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了。从而使护士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 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
1.2.1 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未引起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术后疼痛评估还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1.2.2 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错误:以为疼痛评分是评估病人疼痛的惟一标准,而忽略了从生理、行为、功能等方面观察的综合评估。疼痛评估分级不仅要求病人报告休息时的分级,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的分级,在应用时护士只简单地问病人的疼痛分级,而忽略了什么时候的疼痛分级,有时护理记录上病人的疼痛评估为3分,而病人却不敢活动,深呼吸;由于病人没有正确地理解疼痛评分法或得到正确的指导,告诉你疼痛3分,而生理、行为、功能表现上疼痛剧烈,如出汗、痛苦貌、眉头紧锁、肌肉僵直、不敢翻身、深呼吸等。错误地把病人报告的疼痛分级作为给止痛药的标准。评分超过5分,给止痛药,而低于5分,不给止痛药。疼痛评分是病人的主观资料,病人告诉你几分疼痛就是几分,而不是护士的主观判断,而在应用时有时病人说不出疼痛的分级,而我们护士会错误地根据生理、行为、功能上的表现给病人打上评分,这就混淆了疼痛的不同评估方法。由于不能准确地评估疼痛,从而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3 害怕药物副作用:病人害怕麻醉药引起的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及术后恢复减慢是病人拒绝用药的一个原因。临床上许多病人对麻醉止痛药拥有这种想法,他们情愿忍受疼痛的折磨也不愿用药。医务人员害怕麻醉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是影响有效止痛的另一个障碍。
2 护理对策
2.1 疼痛教育: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疼痛教育应列入护士的继续教育项目内,使护士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
2.1.1 改变对疼痛的观念。1986年疼痛研究国际协会(IASP)曾对疼痛定义为:与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之体验;美国疼痛专家麦加福利曾说:“疼痛是经历过疼痛的病人对他所做的任何陈述、疼痛所发生的时间是病人所提及的任何时间。”疼痛是病人的主观感觉,要改变过去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忍耐疼痛不该抱怨”的陈旧观念,并真正地落实在实践中。疼痛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病人应报告疼痛,医务人员应向病人询问、评估、治疗疼痛。
2.1.2 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见麻醉止痛药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用麻醉药止痛会使病人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但只有成瘾对机体无益,且住院病人极少发生,美国在1次调查中,有12 000例用过麻醉药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成瘾。因此,不要将某些病人因疼痛而要求用麻醉药或者因疼痛加剧加大药物用量的病人当作成瘾,同时也要注意分析家属提供的有关病人成瘾史的资料。
2.1.3 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并作为护士年度的一项技能考核。术后全面的评估疼痛应从病人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综合评估。自我报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包括病人的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临床上常采用客观化的疼痛评估工具让病人更正确地评估自我的疼痛程度。常见的有:数字评分法(anumbericalrating scale),如0~10疼痛程度评分法、0~5儿童脸谱评分法、形象化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 Scale)和形容词描述评分法如无痛、一点痛、中等疼痛、剧烈疼痛。护士要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不同的评分工具,并正确地指导病人使用。不仅要病人报告在休息时的评分,而且也要报告在一般活动如咳嗽、呼吸、翻身、起床时的评分。我院采用0~10疼痛程度评分法、0~5儿童脸谱评分作为疼痛评分工具,并贴在每份护理病历夹子上,手术后进行常规疼痛评估并记录。护士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评估技能,才能准确地评估疼痛及时给病人止痛。
2.2 做好术前、术后的病人教育: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建立疼痛宣教小册子,使宣教工作做得更有效。通过对病人的教育,让病人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在临床上,当病人被告知麻醉止痛药引起成瘾发生率极小,不会延缓切口愈合,止痛后能利于早日康复时,病人都愿意接受麻醉药止痛。
2.3 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项目工作来抓,建立质量改进委员会,根据医院护理工作宗旨,制定出医院疼痛护理的质量要求及有关制度和操作程序,评估检查疼痛控制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护士长要重视这一工作,把术后病人的止痛应当作一项常规基础护理工作来抓,使每个护士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功能锻炼与疼痛的控制
术后病人咳嗽、排痰以减轻切口疼痛的方法
陪护家属切记协助术后病人咳嗽、排痰以减轻切口疼痛。具体方法如下:
◇ 病人咳嗽、排痰时,#采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也可采取病人喜好的卧位;
◇ 胸腹部有切口的病人,咳痰时,病人应抱一小枕,护士或陪护家属可用双手进行保护性按压切口。方法是病人咳嗽时,腹压增加,腹部膨起,就会引起切口疼痛,此时帮助按压切口,可减轻疼痛。不咳时,不要用力按压,只是扶持,下次咳嗽时再按压;
◇ 为了有效地排痰,护士应告诉病人,只有得到护士或陪护家属等他人的配合,才能做到在痰液排出的同时,疼痛也可尽量缓解。
术后咳嗽与排痰的注意事项
◇ 术后病人及陪护家属必须高度重视咳嗽与排痰:手术时采用的麻醉剂有抑制呼吸作用,加之伤口疼痛、敷料包扎过紧等均使呼吸活动减弱,如果病人手术前有长期吸烟习惯,或手术时、手术后受凉、感冒等,均可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因而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的发生。临床经验证明,肺部并发症与痰液在气管内贮留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重视有效的排痰;
◇ 病人自己不用力咳嗽,痰是不能排出的;
◇ 手术切口不会只因为咳嗽而裂开。从临床上讲,手术切口裂开主要是因病人体质差、慢性贫血、营养不良致组织愈合能力差、血浆蛋白过低、过度肥胖或伤口感染等引起,多发生在手术后7~14天; 咳痰对术后病人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能做到的,咳嗽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种有效措施。通过护士、陪护家属和病人的配合做到有效排痰的同时还减缓伤口的疼痛。 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不仅仅局限于皮肤,肌肉、内脏器官都会受累,术后疼痛的来源,包括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的双重激动。术后病人痛苦和不适,由疼痛带来的焦虑、恐惧、失眠及各种并发症 。
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将对机体多个方面带来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术后康复。术后疼痛导致的机体病理生理改变不容轻视,它不但使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凝血等系统发...
让癌症患者无痛生存
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 其在带给患者肉体痛苦的同时,还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绝望等恶劣心情,后者又会使疼痛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持久而剧烈的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使一些人因“痛不欲生”而自杀。所以,让癌症患者无痛生存,一直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癌痛诊疗技术的提高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三阶梯止痛法的广泛推行,目前,对许多癌痛患者而言,只要其能认真做好以下几点,那么,要实现无痛的梦想已不太难。
1.早发现、早治疗:癌症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肿瘤生长或转移直接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内的感觉神经所引起,因此,要使是癌症患者无痛,#的办法是就是早发现、早治疗,把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其无法致痛。其次,对于那些目前还无法做到早期诊断,或在发现时已属中晚期的患者,也不能放弃对其癌症本身的处理。经验表明,对此类患者采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局部治疗在内的各种措施进行积极治疗,同样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2.积极选用药物止痛:药物止痛主要适用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法对肿瘤本身进行积极治疗或经治疗后疼痛仍然存在的癌痛患者,为有效帮助此类患者止痛,WHO早在1986年就倡导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三阶梯止痛法” ,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完善,目前该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和可行性均已得到各国专家的广泛认可。大量研究表明,正确应用该方法,可以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癌症患者因疼痛及治疗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并#地提高其生活质量。由于三阶梯止痛法目前在我国仍没普及,众多的癌痛患者仍在接受着不规范治疗,并饱受其苦,所以,应积极加大该疗法的宣传及推广力度。按照WHO的用药方案,三阶梯疗法中最基本的用药原则是
①按阶梯给药:即根据患者疼痛的不同程度选用不同药物,轻度疼痛选用非甾类抗炎药(1级药)如芬必得、扶他灵、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炎痛喜康、消炎痛等;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2级药)如可待因、镇痛新等,也可选用非阿片类药如曲吗朵(奇曼丁)、平痛新、强痛定、颅痛定等;中到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3级药)如吗啡、缓释吗啡(美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等。一般患者用药要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单用到联用,逐渐加量。
②按时给药:即不要等病人疼痛重新出现或难以忍受时才用药,而要有规律地按时用药,如每日1次或2次,使药物持久有效,避免因疼痛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或形成难治性疼痛。
③个体化给药:即不受所谓常用量或“极量”限制,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类型、用药后的耐受性和反应来选择药物和药量,以达到有效镇痛为目的。治疗时,随时注意疼痛的再评估和用药剂量调整。
④口服给药:相对于注射给药,口服给药简单、方便、安全、经济、作用时间长且不易产生依赖性,所以,控制癌痛应尽可能采用口服用药,如不能口服应考虑经直肠或经皮给药;注射给药一般仅作为最后选择或临时性追加用药。
⑤第3阶梯推荐使用吗啡类制剂,而不提倡使用目前我国常用的(杜冷丁):因为哌替啶的镇痛强度仅为吗啡的1/8,维持时间仅为吗啡的1/2,而且其代谢产物对神经系统及肾脏有较大毒性,加之该药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多需采用注射给药,而注射本身又会导致疼痛,所以不宜用于长期疼痛的患者。相比之下,吗啡有口服及注射2种剂型,一旦中毒也较易解救,明显优于哌替啶。
3.注意心理疗法,解除患者的精神负担。研究表明,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因素对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影响,社会的歧视、亲属的厌恶、心理的孤独等恶劣情绪会使疼痛加重,而对患者关怀、安慰、以及患者本身乐观向上的精神则有助于打破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疼痛减轻。因此,除社会各界应注意为癌痛患者创造轻松、热情的氛围,让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融于社会外;患者本身也应尽量克服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努力为家庭和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化解肉体上的疼痛。对伴有抑郁的癌痛患者,如经单纯心理治疗无效,及时加用阿米替林(每晚口服10毫克,渐增至每晚30~50毫克)或多虑平、氯米帕明等抗抑郁药常能很快收到改善睡眠、稳定情绪、抗抑郁及抗焦虑等效果。此外 ,这类药物本身还有止痛作用,其与上述止痛药联用,可明显加强后者的止痛效果。比如有人观察用炎痛喜康或消炎痛加多虑平治疗轻、中度癌痛的效果,发现其疗效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程度均优于使用哌替啶者。
4.注意联合用药:癌痛患者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各级止痛药联合应用(应注意同级药物一般不联用),或将其与其它可加强其止痛作用的辅助药联用。研究表明,适当的联合用药可明显加强止痛效果,延缓药物升级的时间。比如有人观察发现,用上述1级药加1种辅助药,治疗中度癌痛;或用上述1级药加2级药或再加1种辅助药治疗重度癌痛等均有较好效果。常用的辅助药除上述的抗抑郁药外,还有安定、谷维素等。对脑、脊髓肿瘤所引起的疼痛,联用强地松或氟美松等激素类药口服,可加强止痛效果;新型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抗癫痫药拉莫三嗪以及老药卡马西平、慢心律、金刚烷胺等对癌症引起的病理性神经痛(如肿瘤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或术后神经痛)及癌痛综合征等也有较好的止痛效果,可作为此类患者的辅助用药。
5.其它应注意的事项:
①吗啡、芬太尼等有明显扩张脑血管作用,所以一般禁用于颅内肿瘤的患者。
②二氢埃托菲长期使用,可导致明显的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不能用于癌痛的常规治疗。
③不必因担心癌症患者成瘾,而不敢或不愿应用阿片类药。所谓成瘾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精神依赖或生理依赖,大量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在规范性应用阿片类药止痛后,很少会出现精神依赖(发生机率低于4/万);尽管患者在长期大量用药后可能出现生理依赖和耐受性增加问题,但多数专家都认为此属正常的药理学现象,不应影响药物的选用,也不能因此而让患者忍受疼痛的折磨。所以,只要患者镇痛需要,就要积极选用。实践也证明,癌症患者在疼痛病因得到控制,疼痛消除后,大都可以随时停用阿片类镇痛药;对长期大量用药者,采用逐渐减量法停药,也很少发生意外。
④ 选药时应尽量选用副作用小、用药简便、以及作用时间长的缓释剂型,如经济条件许可,可优选芬必得、奇曼丁、多瑞吉、美施康定等。同时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加以处理。
6.注意选用一些新疗法。对于经其他疗法无效的癌痛T患者,还可试用近年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即病人自控镇痛术。该方法是通过一个安放在病人身上的特制储药泵,将止痛药物以特定的速度持续地泵入人体而起到止痛作用。泵药速度可根据疼痛程度选定,泵的上面还有一个自控按钮,以供病人随时增加注药量。目前的储药泵分为电子泵及一次性泵两种,前者由微电脑控制,速度可任意调节,使用方便,但价格较昂贵,多适合在医院使用;后者注药速度相对固定,价格较低,较适合在家中使用。一般安1个泵可使用1~3个月,每3~7天需加药1次。现在不少市级以上的大医院都能做此种治疗,每泵费用约为600~800元。此外,一些神经阻滞疗法、中医中药及手术止痛法,在必要时也可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