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医生微坛 >> 正文

医院文化

医生微坛

医生微坛第七期

发布时间:2017-01-06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策划人语:

  医生微坛是专门为医务人员开辟的新栏目,至今已开坛七期。院报作为医院的自媒体,特为医务人员开辟医生微坛,大家可以在此畅所欲言,谈学科、谈发展、谈观点、谈想法、谈如何适应新的医疗模式,重点突出“微”,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给每一位医务人员提供说话的机会、平台,互相切磋,交流分享。本期组织了四位青年医生谈谈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行医路,怎么理解现代医学,怎么处理医患关系?让我们仔细聆听他们的心声。

未标题-13.jpg

  翟晋芳,女,中共党员,呼吸一病区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事肿瘤内科专业,擅长肺部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山西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秘书。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多项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院管理年”学术交流会上获一等奖。第十五届CSCO年会上“特我风采”全国北方赛区第五名。

  人生格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何种工作岗位或做任何事情,必须充满热爱与激情,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有所作为。登山时情感要弥漫于山,看海时情意要融于大海。自从我踏入医学殿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时刻激励着自己。以高尚和无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医学人生,以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回馈社会的认可,以全心全意的服务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在追逐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勤奋学习、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各种复杂的生命医学规律,这是我们每一个医生要具备的基本功。医者父母心,对待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风才能#限度地减少他们的疾苦。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是我服务和工作的宗旨,对得起患者的信任,对得起把健康乃至生命交托于我的患者。

  杏林春暖花枝俏,医道精诚济苍生,无论在从医的道路上有何艰险,我将满怀激情、满怀爱心信守这份承诺、坚守这份职业,时刻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要求自己,做一个坚定的“杏林守望者”。

未标题-16.jpg

  庄晓飞,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病区副主任医师,山西省医师协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老年学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2001 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2006 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擅长食管癌肺癌贲门癌及纵隔肿瘤微创手术治疗。发表专业相关论文10 余篇。

  人生格言:尽自己#可能,治愈每一位患者。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出自于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特鲁多死于当时是绝症的结核病,这段话的本意是说医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能被神话的,有其局限性,它揭示了医学作为科学的本质。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相信特鲁多医生百分百的愿意治愈他的结核病,而不只是被安慰。治愈,是医学发展的#目标和不竭动力,也是作为医生的我们感到最为自豪的时刻。

  从医十数载,作为医生的我,因为人手紧张抱病工作而无怨无悔过;因为没有时间陪伴老婆孩子而内疚过;因为过年值班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而伤心过;因为手术极度疲劳,不停抢救患者,不吃

  不喝不睡累极了还继续坚持过;因为患者家属误解埋怨而想到放弃过……经历了从医路上的种种酸甜苦辣,最终还是割舍不下那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割舍不下那份救死扶伤的誓言,割

  舍不下那种起死回生后的如释重负的大情怀和大幸福。痛并快乐着!

  “无德者不能为医,有品者方能济世”“心不如佛者,不得为医”一朝踏入医门,我愿尽我毕生所学,帮助每一位病患脱离病痛之苦!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手术到微创手术,从免疫治疗到靶向治疗,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二代测序,从基因检测到精准医疗……,朝着前进的目标———治愈每一位患者,我们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

未标题-17.jpg

  张建新,核磁CT 室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5 篇。承担2 项省级科研项目,以第二承担人参与吴阶平医学基金肿瘤影像专项基金项目1 项、省级科研项目4 项。2013 年军事医学出版社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通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编委,《定量DCE-MRI》编委。2015 年,被山西省卫生计生委评为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骨干精英。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

  人生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理念,已成为未来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医疗依赖于经验,寻找最有经验的医生问诊一直都是患者本能的需求,但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毕竟是稀缺资源。因此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扩展医生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辅助诊断为医生提供医疗决策和支持,从而使诊疗变得更为#、更为科学就成为了影像诊断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以往医生只能凭经验对X线、CT 和MR 提供的2D/3D 图像进行形态学判断的情况不同,未来医学影像图像将融入人工智能、可视化技术、大数据、云技术、分子影像、功能影像、4D 影像等先进的信息化影像技术和成像手段,提供人体内部真实的、功能性的重构图像,为提升影像诊断信心、实现精准医疗提供解决之道。

  影像学的进步使得心电生理医师可以在室性心动过速时做出“虎口拔牙”般的操作、使得肿瘤科医生可以不再纠结于化疗到底有没有效果。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影像学可以把貌似临床价值不大的东西密切结合到一起,为医生及患者带来福音。

  “影像学为我们点燃了观察的明灯”!影像学改变临床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路标!

未标题-18.jpg

  杜文静,放疗胸部一病区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取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毕业以来一直在我院放疗科临床一线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工作。在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的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篇。

  人生格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美国医生特鲁多墓碑上的这三句话几乎成为当代医生的座右铭,讲述了为医的三种境界,被众多医务工作者奉为座右铭。我从事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专业正好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医学这个特点。

  绝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后生存的短短几年,经历着手术、放疗、化疗———复发、转移———下周期治疗……“生命不息治疗不止”。患者及家属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双重压力的考验。此时医生除了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其病情变化,#减轻患者的痛苦,更需要本着同情、安慰的心态医治患者,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原则范围之内的发自内心的帮助、平等的视线、及时疏导其心理状态,这些对肿瘤患者产生的影响远比给患者开出的药物更加贴心、温暖,使患者感到来自医生的尊重,使其对医生更加信赖,对治疗更有信心,这些“小举措”甚至能使放化疗的毒副反应降低!可以说肿瘤科医生一半是肿瘤医生,一半是心理医生。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在医学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帮助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