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下载中心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新闻动态】从“生命之港”到“心灵之港”:30 分钟手术+24小时守护,他们用“毫米级”精度温暖患者生命

发布时间:2025-03-14
字号: + - 14

乳腺外科静疗团队和患者的双向奔赴

  30分钟的命运赌注

  2025年2月的太原,春寒料峭。乳腺癌患者王女士蜷缩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走廊的长椅上,“传统 PICC 管感染率15%,手臂输液港感染率低于 3%,如果不植入输液港,6周期化疗将让你的血管千疮百孔……” 医生的话在耳边回荡,她的目光落在自己布满淤青的手臂上 —— 那是反复穿刺留下的“勋章”。当王女士颤抖着签下“手臂输液港植入术”同意书时,她并不知道,这场30分钟的手术将成为她与死神赛跑的“生命开关”。

  毫米级的“血管芭蕾”


5.jpg



  “超声定位,右上肢贵要静脉,直径仅为2毫米。” 乳腺外科静疗团队副组长范敏的声音在导管室响起,像指挥家奏响乐章。穿刺针一针精准刺入血管。丁铭护士屏住呼吸看着港体如一枚银色勋章稳稳“落户”。丁铭回忆道,“血管那么细,一旦失败没有其他血管可选,但范老师的手稳得像雕塑。”

  “手术结束了?” 王女士发现时针只转动了30分钟。她轻抚着手臂上的港体,仿佛触摸到了生命的希望。“像被虫子叮了一下,并且手术快得像一阵风,但我知道,这背后是千万次的练习。”

  24小时的温暖续航

  凌晨12:30的 “港体保卫战”

  3月的一个深夜,时针刚指向1:30,王女士在睡梦中突然被手臂的异样感惊醒,她急忙掀开衣服查看,只见港体处鼓起了一个小包,用手轻轻一摸,触感发硬。

  慌乱中,王女士在微信专属群里 @了范敏老师:“范老师,港体好像出问题了……” 消息刚发出去不久,视频通话便瞬间接通。屏幕里,范敏老师虽然看起来是刚从睡梦中被叫醒,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中满是关切与认真。她的声音轻柔而沉稳:“别担心,胳膊这里面本身就有一个硬币大小的港座,有时看起来会有点肿,这有可能是正常现象。你先别太紧张,明天来医院,我们确认一下,这样就能清楚具体情况了。” 她的声音像春日的溪水,缓缓漫过王女士紧绷的神经。

  文字里的生命微光

  2025年3月7日 晴

  明天是三八妇女节,化疗第2周期,港体依旧稳定,护士换药时说:“您的血管像艺术品,要好好保护。”这句话,让我哭了很久……生病以来,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冰冷的病例,而是被捧在手心的珍宝。

  范敏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导管,更是患者对生命的希望。

  丁铭说:“每一次换药都是一次‘心灵对话’,要让患者感受到‘被看见’。”

  数据背后的温度密码

14.png

  “我们的目标,是让导管成为患者的‘隐形战友’。”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静疗团队宣言,目前,静疗团队已形成“术前个性化评估-术中超声引导精准植入-术后全程维护-患者教育” 的全流程服务体系,以“毫米级”的严谨,为患者搭建安全、持久的“生命通路”。

  双向奔赴的生命之光

8.jpg

  3月13日,当王女士将绣着“医术精湛品德优,服务热情如亲人”的锦旗交到范敏和丁铭手中时,阳光正透过窗户,在锦旗上洒下金色光斑。这面锦旗,是30分钟手术的专业见证,更是24小时守护的温情结晶。

  一面锦旗,连接着两个“港湾”:一个是静疗团队用技术筑起的 “生命之港”,另一个是患者用信任铺就的“心灵之港”。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最动人的“疗效”不仅是冰冷的器械与数据,更是医患之间彼此照亮、共同前行的温度。

  这面锦旗,是患者用信任织就的“军功章”,更是静疗人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书。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无数个“范敏”“丁铭”,用“毫米级”的专业精度和“全天候”的人文温度,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双向奔赴的“生命桥梁”。

9.jpg

  科普小知识/

  手臂港的长期使用注意事项:

  1.治疗间歇期,每28天请于正规医院指定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维护。

  2.输液港针使用期限为7天,超过7天即更换新的港针。

  3.静脉港植入术后和取港术后需要定时换药和拆线,一般三五天一次换药,10到14天拆线,具体听从主管医生进行伤口换药和拆线,如果出院后可以在当地医院进行换药和拆线。

  4.注意不要压迫、撞击输液港注射座,保持港座部位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其受到过度摩擦。

  5.禁止用暴力冲洗导管,避免高压注射。

  医院地址

  院本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村3号

  南院区(乳腺诊疗中心):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创新街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