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怎么治?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它在国际上属于罕见肿瘤,在我国每年有2-3万人发病。胃和小肠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大约1/3的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常常是在胃肠镜检查或常规体检时意外发现肿瘤。肿瘤长到一定大小后,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及腹部包块等症状。但上述症状并非胃肠间质瘤所特有。正因为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胃肠间质瘤不易被发现。在首次就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中,有20%-30%的患者已发展成为晚期。
胃肠间质瘤怎么治?
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两种:手术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如果肿瘤直径小于2cm,生长缓慢,通常建议随访观察。如果有长大的趋势,则需要治疗。如果肿瘤比较小、没有扩散,手术能完全切除,那么首选手术切除。很多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能实现根治。部分患者,手术切除后肿瘤复发,出现了肝转移或腹腔转移,不能再做手术;也有患者刚确诊时肿瘤已经转移,不能手术切除,上述情况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多种针对胃肠间质瘤的新药上市,它们被称为“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专门针对肿瘤特异性靶点的治疗药物(比如针对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
胃肠间质瘤复发或转移了还能治吗?
当然可以!胃肠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容易复发的疾病,大约50%的患者都会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如有复发,要做进一步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主要是了解复发的部位、与相邻脏器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先服用靶向药物,等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手术。
目前,国内一共批准了5种靶向药用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分别是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瑞派替尼和阿伐替尼。目前以上几种靶向药物基本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
晚期患者该去哪里治?
当患者发现罹患晚期胃肠间质瘤,或在术后出现复发,往往会陷入焦虑和迷茫。注意!即便是胃肠间质瘤晚期患者,即便肿瘤发生了肝转移、腹腔转移,通过靶向药物和手术的综合治疗,患者依然可以实现长期生存。临床上,生存时间超过5年、10年的患者并不少见。
目前我院在胃肠间质瘤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国内最先开展“多学科诊疗”“全病程管理”和“长期随访”的中心之一,如有需要可以前来医院就诊或选择其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胃肠间质瘤,一定要到经验丰富的三甲医院,或是大型专科医院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在专业的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
(肝胆胰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