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微坛第四十八坛

医生微坛 2020-09-30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省肿瘤医院大批医护人员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奔赴抗疫一线,为新冠肺炎患者治愈付出了艰辛努力。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医生微坛栏目推出特别系列———“后疫情时代”医疗之思考,邀请在抗疫一线奋斗过的医护人员分享他们的抗疫经验,畅谈新冠肺炎带来的新思考,传递正能量。本期由我院在武汉参加国家重症医疗队两名医务人员和作为我省第十三批,我院第七批援鄂的两名影像技术人员一同探讨疫情前线的思考与感悟,指导大家科学规范地应对疫情防控。

张林浩 重症监护室.jpg

  张林浩,中共党员,重症监护室(ICU)副主任,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山西省医师协会房颤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师协会快速康复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营养学会肿瘤营养分会委员。2017年-2019年荣获院所先进个人、省卫健委#党员、院所#党员称号。

  人生格言:平淡而不平庸,平凡而能平静。

  2008年是我国重症医学作为二级学科的诞生之年,在经历了12年的飞速发展后,重症医学在历次灾难中屡显神手,凸显了其在医学领域无法替代的地位。2020年的新冠疫情,重症医学再一次果断出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逆转并阻击了疫情。自己有幸作为山西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员,成为了国家重症医疗队—山西队的一员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参加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应用到新冠患者的治疗上,经过了47个日夜的奋战,疫情得以缓解。目前,全国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开展。但我们必须坚守“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原则,直到新冠抗疫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参加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国家重症医疗队伍共有28支,虽然每支队伍相互独立,但每周的疑难病例讨论会使大家聚集到一起,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医疗救治整体水平才得以升华。自己作为山西队的一员,虽然见证了一位位患者的康复,但也深深地感受到与国家#的医疗队伍之间存在差距。发现差距,才有努力的动力。疫情过去,正是我们医院重症医学人开始思考总结的#时机。只因世事难料,下一场不期而遇的灾难随时在等待着重症医务人员的出现。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的ICU,有其特殊性,如何打破专科医院的局限性,拓宽我们重症医学科的思路与视野,提升救治能力,从而提升我们专科医院的服务能力与影响力,是我们每一位重症人在“后疫情时代”重点努力的方向。

杨艳丽 呼吸二病区.jpg

  杨艳丽,中共党员,呼吸二病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肿瘤学专业;2011年开始工作,主要从事胸部肿瘤的诊治;2020年2月11日作为我省第五批,我院第二批援鄂医务人员,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承担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人生格言: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为取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战“疫”的全面胜利,特别是防止复工复产阶段的疫情反弹,社会各界对人员流动的管控仍无丝毫放松,肺癌患者的正常诊治在COVID-19疫情的影响下受到了巨大考验。疫情期间,如何让免疫力低下的肺癌患者在面临肿瘤和疫情双重考验之下,获得科学合理的诊治意见和管理措施,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对医务工作者的挑战和考验。以下是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肺癌治疗的一些浅显思考:一是医院作为2019-nCoV感染的高危区域,应尽量避免患者往返医院就诊导致交叉感染。在保证疗效前提下,可考虑选择口服化疗或靶向药物,使其居家治疗。对于术后N2,合并有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口服EGFR-TKI类药物进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局晚期或晚期的肺癌患者,合并有驱动基因阳性的,可优先考虑相对应的靶向药物,并选择毒副作用相对较轻的药物。对正在服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病情稳定可以适当延长后续影像学评估,采取线上沟通进行随诊;二是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在保证疗效前提下可优先考虑化疗时间短,毒副作用相对较轻的方案进行治疗,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病情相对稳定,可考虑治疗间隔时间适当延长;三是要比以往更注重肺癌患者的人文关怀。在疫情影响下,肺癌患者的诊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疑会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精神负担,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良好的医患对话通道,提高患者对医师的信任感和当前特殊情况下对疾病可控的信心。在这场全民参与抗疫的战争中,我们终将胜利,同时更期待疫情过后,可以积累更多的相关经验,供日后参考,做到抗癌、防疫两不误!

张剑锋  核磁CT室.jpg

  张剑锋,中共党员,核磁CT室主管技师,从事影像技术工作;山西省第十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人生格言: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在疫情面前,医院成了战场,CT室成了防疫抗疫,对抗新冠肺炎战斗的最前沿阵地。经过临床证实,CT检查对新冠肺炎的发现、发展和转归可提供影像学依据,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它为患者的及时治疗赢得了生命的时间窗。CT机就是探测器,我们影像技师就成了排雷兵。

  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跟每一个检查患者沟通包括核实患者信息、告知其安全上下检查床、嘱其吸气屏气的呼吸训练。现代智能化的天眼CT实现了#别的隔室操作,能有效防止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最后设置好参数信息保证为诊断医师提供清晰可辨的图像。最后最关键的是作为影像技师的我们在自身防护上也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后疫情时期我核磁CT室仍在给发热患者做检查,制定的一系列发热患者检查的流程,单独的发热通道和发热检查室,有效的防止了和其他患者的交叉感染,从室外的空气消毒,到室内的消毒和CT机的消毒,操作室设立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同时也做到了保证患者安全前提下的隔室操作,再到扫描参数的设置,我科室力争做到做好每一个细节。CT影像学检查在本次疫情防控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影像技师需要发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做到精准操作。

任基伟 核磁CT室.jpg

  任基伟,中共党员,核磁CT室副主任医师,医技第四支部副书记,硕导,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主要从事MR及CT诊断工作。多次被评为省卫健委及院所#共产党员,2018年荣获全国胃癌多学科诊疗比赛冠军、#届中国医师节医院最美医师;2018年卫健委选派赴美国哈佛医学院学习;2020年抗击新冠肿瘤医院第七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省第十三批)。

  人生格言:天道酬勤。

  2020年4月8日零时,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日前宣布,武汉解除封城,这意味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人们的生活将逐步转入“后疫情时期”。这次疫情给了大家太多的思考和感悟,作为一名曾经赴武汉抗疫战场亲身经历的医务工作人员,未来应该怎么做?首先,公共卫生结构改变。疾病由治疗转变为预防为主,传染性疾病的预警、感染疾病学科建设、医学教育、医学知识普及等问题,应该重新得到重视。其次,加强个人防控意识。作为医技科室,每天接触数以千计的患者,援鄂之前,个人防控意识比较淡薄,援鄂归来后,对于个人防控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不断提醒、督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学习日常防控知识,把疾病的防控成为常态化工作去做,保护自己同时保护他人,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

  正确认识CT检查的必要性和适应症。CT是新冠肺炎诊断、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在新冠肺炎诊疗手册中,CT是重要的检查手段,首诊阳性率达93%以上,所以在疫情期间,我院所有住院患者需做胸部CT是完全有必要的,可以筛查出大部分的新冠肺炎患者,再结合核酸检测,基本上可以肯定或者排除新冠肺炎,维持了医院的正常诊疗工作。由于CT有辐射,很多人都是“谈线色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现在的硬件、软件设备不断提升,现有的辐射剂量可以降至原先的1/10,为疾病诊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总之,我们应该加强防控意识,从我做起,防疫常态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大家的身心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