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对于医院来说,老一辈医学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严于律己的工作精神都是无价之宝。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医院中青年医生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青年医生是传承老一辈医者精神的载体,是医院新的希望,是无数患者的生命托付。今天医生微坛栏目邀请到四位不同专业的青年医生,让我们走近他们,听一听他们的职业追求,看一看他们心中的医者形象,品一品他们的心路历程。从近距离感受一下他们心中对悬壶济世的澎湃激情和攀登医学高峰的渴望追求。
张万红,中共党员,肿瘤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肿瘤外科,对各类胃肠肿瘤的临床经验丰富。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普外委员会青年委员;山西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专业委员兼秘书;山西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等。
人生格言:人内心的幸福感来自对既有生活状态的随遇而安和感恩知足
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铭言,有人说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医疗工作者。给病人以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和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找回健康、保持健康、传承健康。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我们应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田保国,病因室主管技师,医学硕士;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秘书;山西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相继发表多篇#论文。从事肿瘤标志物、甲状腺、肾上腺功能检测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十余载,在肿瘤标志物对肿瘤患者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人生格言: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近些年,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长,它已成为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的疾病之一。选择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并动态监测对癌症的诊断、复发、转移及选择有效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细胞膜表面,或由肿瘤细胞表达分泌入血液、其它体液及组织中,或由机体对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并进入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其达到一定的水平能表示肿瘤存在,并反应一定生物特性的生化物质。肿瘤标志物检测对CT、核磁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为肿瘤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了积极有效的科学依据。近些年,随着肿瘤标志物理念的不断更新,拓展领域的不断延伸,在不久的将来,它将为肿瘤患者的诊疗起到更加可靠,更加全面的指导作用。
王艳峰,中共党员,免疫室主管技师,硕士;2008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之后在免疫室从事免疫功能的检测工作,能熟练完成科室的工作任务。擅长流式细胞仪的操作、结果分析,对与流式细胞仪相关的科研设计有一定的见解。
人生格言:做好自己,认真对待工作,真诚服务于患者
免疫功能是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组成,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相互作用,协同作战,共同防御。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免疫功能正常时,能识别、消灭和消除细菌、病毒以及恶变的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机体易被感染,甚至产生肿瘤,肿瘤细胞又产生许多有害物质,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疾病的进展。
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在清除和消灭肿瘤的同时,也会损伤自身免疫细胞。残留肿瘤细胞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其清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功能正常,预后相对较好,康复快;免疫功能下降,预后差,易复发转移。患者经过治疗后,免疫功能遭受重创,应尽快恢复,除了精神心理的康复、饮食的调整,还需要辅以免疫增强剂、生物治疗等免疫治疗。动态监测免疫功能状态,可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不仅肿瘤患者需监测免疫功能,正常人群也应对自己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了解。正常人群中,“亚健康”占70%以上,40岁以上人群中的比例明显增高。可以通过治疗慢性感染、纠正营养不均衡、增强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适度运动及调整工作与精神压力增强免疫力。
范晓卿,中共党员,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学检验部检验科微生物专业,主管技师,擅长病原菌检测及耐药菌监测,曾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半年。现任微生物检验与抗生素合理使用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第三届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人生格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作为一名检验人,从参加工作至今,在日常庞大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医学检验是一门“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学科。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工作要更加密切地与临床结合,不断地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想把有限的实验数据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我们检验人同时具备灵活清醒的头脑、沉着的状态和临危不乱的心态,需要我们始终有一颗爱心,多一份细心,再添一份责任心。
要胜任医学检验这一光辉神圣的职业,光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实践操作技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经常和医生沟通,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用药过程,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为患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