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

科普文章 2016-11-14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国外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随着#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0余种。由于抗体较昂贵,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免疫组化技术原理

  免疫组化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的简称,它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定位组织和细胞中某种化学成分的一种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化能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和代谢变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保持了传统形态学对组织和细胞的观察客观、仔细的优点;另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免疫学反应只能定性和定量,而不能定位的缺点。免疫组化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二)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1. 确诊肿瘤起源或分化表型

  一些来源不明的肿瘤长期争论不休,最后通过免疫组化标记取得共识。如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曾被认为是肌源性的,但该肿瘤肌源性标记阴性,而神经性标记阳性,证明为神经来源(可能来自神经鞘细胞)。分化很差的肿瘤病理上常按细胞形态分为梭形细胞肿瘤、小圆细胞肿瘤等,通过多种标记的联合应用,也可能确定来源。

  2. 对“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分类

  如在HE切片上由于肿瘤的“未分化”而缺少肿瘤细胞起源的特征,不能分类,但临床上又必须根据肿瘤的种类作出治疗与预后判断,这种情况下需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抗原成分,以确定细胞类型。如角蛋白是上皮性标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仅见于前列腺上皮,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甲状腺滤泡型癌的敏感标记,而降钙素抗体是甲状腺髓样癌的特有标记。在进行免疫组化前病理医生应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学的蛛丝马迹及临床特征正确地选择抗体。有时这些抗体用于这种目的诊断中并不完全理想,如分化差的癌可显示Vimentin或S-100蛋白,有时淋巴瘤可以表达上皮膜抗原,一些黑色素瘤表现出角蛋白,除黑色素瘤以外的一些肿瘤有时也可以表达HMB-45,这就强调了在肿瘤诊断中应使用一组抗体而不是单个抗体。

  3. 指导治疗和预后

  免疫组化标记中与预后有关的标记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类固醇激素受体: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它们与乳腺癌的关系已获公认,性激素受体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也较好。相似的结果也见于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②肿瘤基因标记:如癌基因Her-2,P53蛋白等,在肿瘤中高度表达者,患者预后较差。③细胞增殖性标记: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i-67等,表达指数越高,表明其增殖越活跃,恶性度增高,预后不良,其中以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较为明显。而且在乳腺癌的研究中发现Ki-67、EGFR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并与激素受体的表达呈负相关。

  4. 发现微小转移灶

  某些癌的早期转移有时与淋巴结内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不易区别。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要在一个组织中认出单个转移性肿瘤细胞或几个细胞是不可能的,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如用上皮性标志)则十分有助于微小(癌)转移灶的发现。对转移性肿瘤也可借助免疫组化标志寻找原发瘤,如骨组织内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阳性细胞,提示前列腺癌转移。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包括手术范围的确定。

  5. 淋巴瘤的WHO分型

  淋巴瘤WHO#分型有33个亚型,每个亚型的预后和治疗方案均有所不同,而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又是极其困难的,是病理中的难中之难,“没有一个病理学家不在淋巴瘤上犯错误”这是我国一位病理名家说得话,美国的淋巴瘤误诊率为33%,所以诊断淋巴瘤的免疫组化方案必须“双份套餐式”的,即每一种组织的标记物必须用2种以上的抗体,如我们诊断B细胞淋巴瘤,必须有CD20和CD79a阳性正面证实,同时还需要用CD3阴性反面来证实,因此诊断淋巴瘤需8-10种左右的抗体,才能准确地反应出淋巴瘤各种亚型的信息。

  6. 免疫组化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目前肿瘤的靶向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

  1) 抗C-kit(CD117)的药物格林卫对治疗大部分GIST有明显的疗效。

  2) Herceptin是一种人源化单抗用于治疗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和其它实体瘤如卵巢癌、前列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3) 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克唑替尼治疗有效。

  4)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重组人源化单抗Avastin(Bevacizumab)有抗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作用,最近被批准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药物。

  5)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嵌合性单抗Erbitux(Cetuximab)用于治疗标准化疗无效,且EGFR阳性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7. 寻找感染病因

  人体疾病的致病微生物中有的在常规病理检查中不易发现,尤其是病毒性致病微生物,由于其分子水平的结构,在细胞水平上难以发现,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则可明确发现病原体抗原部位以及定量,如幽门螺杆菌(Hp)、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等。

  8. 辅助疾病诊断和分类

  人体的免疫性疾病,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皮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细胞内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复合物等进行检测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的分类或分型也是在免疫组化基础上建立的。内分泌肿瘤如垂体前叶腺瘤,根据其分泌功能可分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激素腺瘤等10型;胰岛细胞瘤的功能分类为胰岛素瘤、高血糖素瘤等6种;恶性淋巴瘤根据瘤细胞表面标志不同可分为T细胞性、B细胞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学分类亦需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技术。

  (三) 病理科免疫组化室简介

  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免疫组化室,目前拥有全自动免疫组化仪9台,免疫组化项目200余种,每日平均工作量500-600张,近年来每年都以15-20%的速度增加,2015年完成免疫组化14210例,切片术达15万张,同时承接大量来自全省的疑难会诊2500余例。并且开展了病理诊断所需各种免疫组化#。

  (四) 我们的优势:

  高效:#控制,合理设置,使实验时间缩短2/3

  稳定:保证实验结果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全面:涵盖病理诊断所需的所有抗体